ZHYQ118

一个太过正常的人的自白

Hexo下标签无法显示的问题真的把我折腾惨了,耗费了无数的精力和时间,最终在虾哔哔的这篇文章 中才找到解决方案,记录备用。具体如下:

步骤一

在 hexo 根目录的 source 文件夹下新建一个 tags 文件夹,然后在 tags 文件夹里面新建一个 index.md 文件,命令为:

hexo new page "tags"

步骤二

编辑 index.md 文件,内容如下:

1
2
3
4
5
---
title: "tags"
type: tags
layout: "tags"
---

重点来了

注意!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 layout 选项,后面的参数对应的是你 主题文件夹下 layout 文件夹下第一级的布局文件。比如,我的主题是用 ejs 写的,那么对应的就是 layout/tags.ejs,如果没有,那么就会出现空白的现象!如果你的 tags 文件的命名时 a.ejs,那么你就应该写成 layout: “a”。(作者原文)

我的next主题是swig文件,layout中标签显示的是tag.swig,我按照作者所说修改index中的layout参数为tag,然而并没有成功,于是灵机一动,认为title、type、layout是不是只有一致才能被正确读取,于是又换成了tags,就像上面代码块所显示的那样,竟然真的成功了。

步骤三

编辑主题配置文件,编辑主题的 _config.yml ,添加 tags 到 menu 中,如下:

1
2
3
4
menu:
home: /
archives: /archives
tags: /tags

步骤四

编辑 hexo 配置文件 Directory 选项。

检查一下名称是否对应如下:

1
2
# Directory
tag_dir: tags

就是这样,感谢原博主。

个人方案,记录供后续折腾。

首先硬盘是gpt+uefi,不是这个的另当别论。其次,用来安装Ubuntu的分区应该是一块空闲分区,可以在Windows中调整至“未分配”状态。

具体分配如下:

efi引导分区:

必不可少,但是如果安装Ubuntu的分区所在的磁盘上已经有efi分区,那么实际上是不必另建此分区的,已亲自实践证明之。如果没有,则点击空闲分区-新建分区(左下角加号):

1、大小:300mb左右

2、新分区类型:主分区(阙疑,暂以此为准)

3、新分区的位置:空间起始位置

4、用于:efi系统分区

swap交换空间

1、大小:与电脑内存一致即可(8gb以上的内存)

2、新分区的类型:逻辑分区

3、新分区的位置:空间起始位置

4、用于:交换空间

/

安装系统、软件等等的地方,我是尽可能给得大,反正我是拿系统来折腾的,会安装各种东西,这个分区如果太小容易崩溃。

1、大小:尽可能大(50/70)
2、新分区的类型:逻辑分区
3、新分区的位置:空间起始位置
4、用于:EXT4日志文件系统
5、挂载点:/

/home

相当于个人文件夹,用来存储文档、图片、音乐之类,根据个人需要可大可小,没有也可以,有这个分区的话,如果以后系统重装,可以只动根目录/,个人数据放在这里不用担心丢失。

1、大小:个人自定(我在70gb的总硬盘中给了20gb)
2、新分区的类型:逻辑分区
3、新分区的位置:空间起始位置
4、用于:EXT4日志文件系统
5、挂载点:/home

总结

我的这种分法,算是比较偷懒的一种分法了,除了必不可少的分区之外,实际上仅仅多了一个home分区而已,主要是考虑到了以后的折腾,实际上完全还可以细分更多的分区。

当然了,更简省的做法是只要efi、swap和/三个分区。

尽管MacOS已经原生支持双拼,但是却没有我想要的小鹤方案,所以不得不借助于鼠须管

安装鼠须管

可以直接下载安装,地址在这里,

或者通过Homebrew:

1
brew cask install squirrel

安装配置工具东风破

终端输入:

1
curl -fsS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rime/plum/master/rime-install | bash

有个命令可以使用,需要切换到plum目录

1
2
cd plum
bash rime-install ...

小鹤挂接

1、下载双拼方案,地址

2、解压后放到“用户设定”文件夹,此文件夹可通过点击右上角输入法logo找到。

或者直接命令安装:

1
bash rime-install double-pinyin

3、在“用户设定”文件夹,找到default.yaml文件,用文本编辑器打开,找到 schema_list,按照格式在方案下面加入小鹤双拼方案:

1
- schema: double_pinyin_flypy

保存,重新部署。

切换方案

Control + ` 切换输入方式,选择小鹤双拼,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繁简等。

黑苹果的安装与折腾基本算是告一段落了,接下来就是尝试真正使用全新的系统了,今天成功把Hexo从Ubuntu迁移到了OS X。

对于那些会各种命令的大牛来说,这不过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,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文科生来说,有些时候却不得不“曲线救国”了。

下面记下自己迁移的过程,下次如果再折腾也可以省点事。

git

OS X自带,用以下命令确认一下即可

git --version

Node.js

官网直接下载mac os版本安装即可,自带安装npm。安装完成,输入命令检查确认:

node -v

npm -v

有版本信息即为安装成功。

Hexo

安装

条件满足后就可以开始安装了

sudo npm install -g hexo

结束后,输入命令查看

hexo -v

初始化

创建目录

mkdir hexo

进入目录

cd hexo

初始化

hexo init

这样就完成hexo的安装与初始化了。

有些教程上说还需要安装依赖

npm install

不妨执行一下。

数据迁移

由于我不是第一次安装,所以不敢直接往GitHub上部署,担心毁掉之前的数据,而自己又不会用git pull,所以,先把Ubuntu上的hexo文件夹压缩上传至Dropbox,回到Mac上,解压并替换掉之前新建的hexo目录中的所有文件。

可以说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数据迁移方法了,无奈。

部署到GitHub

由于是迁移,所以省了不少事,这里直接连到GitHub即可。

1、创建新的ssh key

cd ~/.ssh

ssh-keygen -t rsa -C "your_email@youremail.com"

一路enter即可。

2、添加ssh key 至GitHub中:

打开ssh key

vim ~/.ssh/id_rsa.pub

拷贝至Account Settings–>SSH Keys。

3、设置本地git个人信息

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name "your real name"
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email "xxxxx@gmail.com"

4、验证GitHub链接

ssh -T git@github.com

5、部署

万事俱备

cd hexo

hexo g

hexo s

本地查看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部署了

hexo d

搞定

可以在新系统上写作了。

在虚拟机上运行黑苹果终究还是问题太多,首先就是完全不能发挥显卡的作用,显示很成问题,其次是因为分了一半的内存给黑苹果,所以,一旦运行,就发现硬盘灯狂亮,占用达到百分之七八十,总是担心,所以,最终还是决定安装在实体机上。

经过两天的鼓捣,基本算是能用了。

其实现在的clover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程度,所以安装上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,真正的问题是安装时候设置启动和安装驱动。

由于我是Windows+Mac OS+Ubuntu三系统并存,但是这种情况在网上可以说完全没有教程,所以,就完全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摸索了,经过几个小时才搞定,但相对而言其实也不算难。

由于无线网卡还需要买外接设备,目前并不打算投资,所以直接用的有线;至于有线网卡驱动,安装上直接就有了,自然不用费事。

真正花费功夫的是声卡驱动的安装。

但仅仅就一个声卡驱动的安装就耗费了我两天的空闲时间。因为不少教程都在推荐最新的AppleALC,说是非常完美,遂不停地翻教程,甚至还打算看懂一些原理,但最终证明自己还是太嫩,这一切不过是徒劳,尝试了无数次,AppleALC也没能安装成功,只是白白重启了好多次电脑而已。实在不愿折腾了,最终还是安装了voodoohda万能驱动了事,而且到目前为止声音听起来也没什么问题。

这不是什么大事,但是中间的经历却颇有些曲折,所以当最终发出声音的时候,还是相当满足的,

遂记之。

从昨晚到现在,在vmware虚拟机上接连安装了两个黑苹果,就是同样的东西安装了两次。

昨晚第一次安装,算是比较顺利的。因为考虑到几年前安装Ubuntu的时候由于分配的空间过小导致最终系统崩溃,所以,之后再安装系统的时候都尽量给足空间,所以昨晚第一次安装的时候就安在了空间充裕的hdd上,但是今天发现启动系统时速度不是很快,所以,就又尝试分了40g的ssd重新安装了一遍,不过就目前看来,貌似也没有更加流畅,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根据现有的信息掌握,vmware上的mac os好像不支持nvme,那么这块固态的威力看来就发挥不出来了。

无论如何,除了之前在别人的电脑上粗略体验过mac os外,这次也算是第一次拥有并真正体验了os x了,这当然不是苹果设备,所以做不到软硬件结合所能达到的高度,因此也就是体验体验而已,并不打算作为主力来使用。

现在的精力最好还是放在开源的Linux上比较好。

另,这篇记事就是在os x上的备忘录上打出来的。

从早上起床到现在一直感觉精神恍惚,总感觉有事萦绕于心。

仔细想了想原因,其实也是荒唐得可笑,因为只是源自于昨晚的一场梦,而梦中的场景又让人留恋,甚至不愿从梦中醒来,只是因为还要工作,不能蒙头大睡,继续着自己的美梦,然而终究是意犹未尽,所以才不得不游离于于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。

这种状况貌似荒唐,实则可悲。为何?其实还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太过于没有乐趣,日日全是重复着昨日的生活,时间长了,甚至甚至连做梦的能力都失去了,故而,仅仅是一个梦就让我惊喜不已,不愿自拔,不得不说,这种生活状态真是可悲。

  • 诗杰 - 王勃
  • 诗狂 - 贺知章
  • 诗骨 - 陈子昂
  • 诗家夫子 - 王昌龄
  • 诗仙 - 李白
  • 诗佛 - 王维
  • 诗圣 - 杜甫
  • 诗囚 - 孟郊
  • 诗豪 - 刘禹锡
  • 诗魔 - 白居易
  • 诗奴 - 贾岛
  • 诗鬼 - 李贺
  • 诗神 - 苏轼

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,
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
你不必訝異,
更無須歡喜,
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。

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,
你有你的,我有我的,方向;
你記得也好,
最好你忘掉,
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!

指令

init

1
$ hexo init [folder]

新建一个网站。如果没有设置 folder ,Hexo 默认在目前的文件夹建立网站。

new

1
$ hexo new [layout] <title>

新建一篇文章。如果没有设置 layout 的话,默认使用 _config.yml 中的 default_layout 参数代替。如果标题包含空格的话,请使用引号括起来。

generate

1
$ hexo generate

生成静态文件。

选项 描述
-d, --deploy 文件生成后立即部署网站
-w, --watch 监视文件变动

该命令可以简写为

1
$ hexo g

publish

1
$ hexo publish [layout] <filename>

发表草稿。

server

1
$ hexo server

启动服务器。默认情况下,访问网址为: http://localhost:4000/

选项 描述
-p, --port 重设端口
-s, --static 只使用静态文件
-l, --log 启动日记记录,使用覆盖记录格式

deploy

1
$ hexo deploy

部署网站。

参数 描述
-g, --generate 部署之前预先生成静态文件

该命令可以简写为:

1
$ hexo d

render

1
$ hexo render <file1> [file2] ...

渲染文件。

参数 描述
-o, --output 设置输出路径

migrate

1
$ hexo migrate <type>

从其他博客系统 迁移内容

clean

1
$ hexo clean

清除缓存文件 (db.json) 和已生成的静态文件 (public)。

在某些情况(尤其是更换主题后),如果发现您对站点的更改无论如何也不生效,您可能需要运行该命令。

list

1
$ hexo list <type>

列出网站资料。

version

1
$ hexo version

显示 Hexo 版本。

选项

安全模式

1
$ hexo --safe

在安全模式下,不会载入插件和脚本。当您在安装新插件遭遇问题时,可以尝试以安全模式重新执行。

调试模式

1
$ hexo --debug

在终端中显示调试信息并记录到 debug.log。当您碰到问题时,可以尝试用调试模式重新执行一次,并 提交调试信息到 GitHub

简洁模式

1
$ hexo --silent

隐藏终端信息。

自定义配置文件的路径

1
$ hexo --config custom.yml

自定义配置文件的路径,执行后将不再使用 _config.yml

显示草稿

1
$ hexo --draft

显示 source/_drafts 文件夹中的草稿文章。

自定义 CWD

1
$ hexo --cwd /path/to/cwd

自定义当前工作目录(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)的路径。